束學道,寧波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杰青,浙江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機械工業(yè)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擔任浙江省零件軋制成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ASME國際會議組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委員、理事,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寧波市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研究方向為先進成形與加工技術,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重點項目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6項、一等獎2項;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55件,發(fā)表SCI/EI論文180余篇,出版專著8部。
二手912破碎機多少錢?二手912顎式破碎機市場均價?哪家的二手912顎式破碎機價格實惠?
高光產額金屬鹵化物閃爍體的制備與X射線成像研究,肖家文,北京工業(yè)大學,低維量子阱結構及缺陷控制、合理的基質選擇以及有效的載流子收集,以提高S和Q,實現高光產額閃爍體發(fā)展了Cu基、Mn基、Zr基等新型鹵化物閃爍體材料;Cu(I)基鹵化物閃爍體具有高光產額、無自吸收、高穩(wěn)定性等特點,具有較大的商業(yè)化前景;
劉方鎮(zhèn),蘇州大學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強韌性抗疲勞6×××系鋁合金研發(fā),主要包括:鋁合金成分調控,均勻化工藝優(yōu)化,變形工藝調控以及強韌性和抗疲勞性能優(yōu)化。目前已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Letter等期刊發(fā)表SCI論文10余篇,發(fā)表EI論文1篇。申請發(fā)明專利10項,授權4項。
我國無廢城市建設與有色金屬冶煉行業(yè)發(fā)展,董慶銀,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國家不斷加快“無廢城市”的建設進程,將固體廢物回收處置的行業(yè)發(fā)展與城市綠色發(fā)展升級相結合,可提高固體廢物處理利用產業(yè)的整體認可度和國家重視的水平。國家不斷加大固體廢物治理投資與研發(fā)投入,自主研發(fā)先進設備和技術,采取各種融資手段,提升綜合利用率水平,處理利用產業(yè)面臨非常好的發(fā)展機遇。國家著力強化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制度創(chuàng)新,可有效推進固體廢物產業(yè)的發(fā)展步伐,可形成有利于骨干企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和技術支持機制。
劉超強,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副研究員,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骨干成員,長期從事輕金屬結構材料微結構精細表征與相變機制研究,在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和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國內外知名期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獲國家授權發(fā)明專利1項。
在電動汽車產業(yè)化起步階段,基本是以電池、電機等動力系統(tǒng)的替代為核心技術發(fā)展起來的,車室空調、車窗除霧、動力部件溫控等輔助系統(tǒng)是在傳統(tǒng)燃油汽車熱管理技術基礎上逐步改進而來的。燃油汽車冬季制熱時直接利用發(fā)動機余熱對乘員艙進行供熱,不需要額外的熱源,而純電動車的電機余熱無法滿足冬季制熱的需求,因此冬季制熱是純電動汽車需要解決的問題。
趙歡,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2019年博士畢業(yè)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鋼鐵研究所。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馬普鋼鐵所從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金屬材料微觀組織結構與性能關系,相關成果以第一作者發(fā)表在Nature, Physical Review Letter,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主持基金委海外優(yōu)青項目一項。獲德國材料學會馬辛紀念獎 ,Acta 優(yōu)秀論文獎等多個國際科研獎項。
銅濕法冶煉萃余液處理,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李緒忠,銅濕法冶煉萃余液處理的實質:1、酸性廢水處理, 處理方法為“中和法”;2、重金屬廢水處理,處理方法為“石灰鐵鹽法”;3、含油廢水處理,該廢水先“經隔油池回收浮油,再進行第二步油水分離”,出水含油低于 5mg/L,隔油池浮油打撈回用,粗?;退蛛x器回收有機相;4、廢水高標準回用(根據需要),采用“凈化+膜法廢水深度處理技術”,pH 值控制在 6~9,出水 SS 低于 5mg/L,脫鹽率達到 75%,沉淀渣屬一般固體廢物,送渣場堆存。除鹽產生的濃鹽水回用于沖渣等,不
白鑫,博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會員,主要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的疲勞可靠性方法。擔任機械可靠性委員,航天三網結構、強度和可靠性專業(yè)委員,全國試驗機標準化技術委員。主持過國家、中科院、地方、企業(yè)的二十多個項目。在疲勞可靠性領域期刊上發(fā)表論文20多篇,授權發(fā)明專利、軟件10余項,原創(chuàng)理論產業(yè)化1件,原創(chuàng)理論制定標準1項。
9成新陶瓷窯爐 多套設備低價轉讓 陶瓷工廠倒閉 9成新陶瓷窯爐低價轉讓 貨在上海松江工廠 非中介。
超高配比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工藝研究,呂學偉,重慶大學,超高配比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技術是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必須攻克的難題;針對高配比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提出了”以鎂代鈣”造渣理念。這帶來的不僅是液相線溫度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因爐況波動而發(fā)生操作事故的風險,擴大了生產操作窗口,利于長期生產順行;通過對超高TiO2高爐渣的高溫物化性質展開系統(tǒng)研究,確定高配比釩鈦礦冶煉下合適的造渣制度:CaO(24~18wt.%)-SiO2(21~19wt.%)-TiO2(28~32wt.%)-MgO(10~14wt.%)-Al2O3(16~17wt.%);
田茹玉,哈工大鄭州研究院智能焊接裝備與制造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電子封裝材料及可靠性;已發(fā)表SCI論文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fā)表的影響因子大于6.0的SCI論文6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江蘇省“雙創(chuàng)博士”項目等項目7項。
微細尾礦固液分離界面化學基礎研究,太原理工大學礦業(yè)工程學院,李宏亮,1 水的多電子體系理論及相關界面體系的建立;2 界面-量子理論的進步及相關的處理過程發(fā)明;3 固廢資源化的合理化評估理論與工業(yè)化;4 以多分子體系及多電子體系為基礎的多學科交叉深度求知與靈感創(chuàng)新。
喬及森,工學博士,蘭州理工大學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焊接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委會委員。長期從事焊接結構生產與設計,焊接自動化方向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長壽命錳酸鋰系正極材料的制備及應用研究,浙江金鷹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吳清國,1. A/B共摻的錳酸鋰材料具有更完整的尖晶石結構,改善了尖晶石錳酸鋰一次顆粒形貌,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能。2. 第一性原理計算發(fā)現A/B的共摻雜能夠極大地有效遏制錳酸鋰姜-泰勒畸變對晶格的動力學破壞,從而提高晶粒的結構穩(wěn)定性。3. 本項目產業(yè)化產品-長壽命錳酸鋰系正極材料在水系電池儲能系統(tǒng)和鋰電池儲能系統(tǒng)都有優(yōu)異的循環(huán)性能。4. 研究開發(fā)了錳酸鋰系鋰離子電池的成組配套技術,并生產出與UPS電源和家用太陽能配套的儲能系統(tǒng)。
來自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激光修復智能控制。
普朗銅礦尾礦濃縮輸送系統(tǒng)設計與運行簡述,梁澤躍,普朗銅礦,1.簡介;2.尾礦濃縮輸送系統(tǒng)設計;3.尾礦濃縮輸送系統(tǒng)運行情況;4.經驗及問題
劉攀,博士研究生在讀,本科畢業(yè)于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畢業(yè)于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鄭州機械研究所,專業(yè)方向為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方向主要為硬質合金材料與異種金屬的釬焊連接,參與了多項省部級攻關項目,獲2023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高精密度銅帶生產中節(jié)水新工藝的創(chuàng)新應用,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錢葉富,表面膜式過濾器通過在表面處理清洗機、氣墊爐設備中推廣應用,降低了環(huán)境污染,增加了水的循環(huán)利用率,大大降低了能耗,縮減了生產成本,在滿足現有高精密度電子銅板帶表面控制要求的同時,達到了節(jié)能減排的目的。
李國坤,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碩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新材料與異種材料釬焊界面組織調控與連接,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論文兩篇,其他作者參與發(fā)表SCI論文三篇,曾獲校一等獎學金。
銅冶金爐耐火材料使用現狀及技術展望,中國瑞林,黃文華,建議組建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chuàng)新聯(lián)盟,實現資源共享、協(xié)同創(chuàng)新;聯(lián)盟內部定期舉行專題研討、學術報告、論壇等學術活動。
胡登文,博士(后),副研究員,成都市產業(yè)領軍人才,主要從事先進激光及表面工程技術研究,發(fā)表論文32篇,專利18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5),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7),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2),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銀獎、銅獎(各1項),四川省金獎(2項),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及橫向10余項,累計經費超1000萬元。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馮歲宇,山西某礦高灰無煙煤磨礦浮選降灰試驗研究,(1)對原煤進行磨礦處理,對不同磨礦時間的煤樣進行粒度分析以及灰分富集分析,最終確定磨礦時間為2min。(2)以磨礦2min的煤樣為浮選入料,最終浮選條件為:煤油用量為640g/t,2#油用量為210g/t,水玻璃用量為1000g/t,煤漿濃度為110g/L。(3)以最佳浮選條件進行浮選速度實驗可知:刮泡時間為2min時,精煤產率曲線近乎垂直,說明浮選速率快,確定刮泡時間為2min。
聶榕,就讀于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博士研究生一年級,主要研究方向為低品位黃銅礦生物堆浸過程強化浸出基礎與應用研究。通過生物強化浸出的方法,提高黃銅礦的浸出率,縮短浸出周期,建立數值模擬設計和堆浸模型,得出最優(yōu)工藝參數,從而實現工業(yè)應用。
西北工業(yè)大學航海學院,陳效鵬,(水下)氣泡動力學與模擬研究,空泡潰滅方向發(fā)生改變;氣泡群發(fā)生振蕩;空泡潰滅聲音發(fā)生改變。
李燦華,安徽工業(yè)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生態(tài)安全與新污染物控制。 主要從事于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危害控制、尾礦資源化利用與生態(tài)修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湖北省武漢市重大成果轉化項目1項,武漢鋼鐵集團重大科技專項1項。目前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已授權專利33項;獲省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主持或制訂行業(yè)標準3項,參編國家標準1項。
高楊,哈爾濱工程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核化工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1) 乏燃料后處理技術;(2) 放射性廢物處理技術;(3) 核電廠水化學。主講《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專業(yè)英語閱讀》2門本科生課程,《過渡元素化學》、《溶劑萃取與離子交換》2門研究生課程,《核電站放射性廢物處理與處置》1門留學生課程。發(fā)表SCI論文50余篇,授權或申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5項,主持或參與多項相關項目。
求購廣東東莞二手不限礦山設備1臺,成色7成新,求購價格電議或面議
? 孫嬿,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2004年畢業(yè)于遼寧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7年在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獲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獲博士學位。2016年入選“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
南昌航空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F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副理事長,高溫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全國激光修復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于高溫腐蝕與防護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國際國內會議作邀請報告40次,獲國家授權發(fā)明專利近20件。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等3項。
李相偉,博士,副研究員,增材制造中心主任,主要從事金屬3D打印合金粉末材料開發(fā)和應用研究。先后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局和兩機專項等高溫合金項目5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承擔廣東省增材制造重大基礎項目以及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1項。先后發(fā)表高水平期刊論文30余篇,申請發(fā)明專利15項,培養(yǎng)研究生7名。
“2025有色金屬智能工廠大會”定于2025年3月20-2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開,由礦冶過程智能優(yōu)化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有色金屬強化冶金新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錫銦實驗室有限公司、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主辦,中國有色金屬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國家鋁鎂電解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承辦。
蔣建中教授:杰青/長江/千人/科學院“百人計劃”/國家“百千萬工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學者/一篇百篇優(yōu)博論文指導者/教育部高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學一等獎/科技部首席科學家。 91年德國薩爾大學材料系畢業(yè)獲博士學位, 91-92年博士后,93-94年英國利物浦大學客座研究員,94-96年丹麥技術大學教授助理,96-2003年丹麥技術大學副教授,2004年到浙江大學材料系任教授、博導。
求購湖南永州二手912礦山設備1臺,成色7成新,求購價格電議或面議
東北大學,劉杰,微細粒銅鉬礦浮選強化機制研究,(1)基于納米氣泡與藥劑乳化在銅鉬礦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顯著強化效果,進一步探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效果,實現理論研究成果的落地。(2)基于該浮選體系中Fe3+對礦物浮選回收效果的影響研究成果,進一步對離子影響開展深入研究并使其能夠應用于工業(yè)生產實踐中。
劉云,鄭州大學/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副研究員,曹亦俊教授資源加工與高效利用團隊,博士畢業(yè)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本、碩均畢業(yè)于北京科技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冶金、相似關鍵金屬分離,近年來致力于金屬結合蛋白及多肽分離回收關鍵金屬的基礎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CEJ、HAZMAT、IJBM,JEMA等中科院一區(qū)期刊,并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
供應山西陽泉二手69礦山設備1臺,成色7成新,供應價格電議或面議
廣西大學,劉澤瑞,非洲某難選鋅銅礦捕收劑及抑制劑研究,通過藥劑制度優(yōu)化,631是能取代硫氨酯的最佳捕收劑,其最佳量為40g/t,GX4331是能取代SMBS的最佳抑制劑,其最佳用量為1000g/t。藥劑制度優(yōu)化后,閉路試驗得到的銅精礦銅品位為22.46%,回收率為62.03%,銅礦總回收率為83.97%。鋅精礦品位為2.76%,回收率為0.87%,其總回收率為10.77%。在改變藥劑制度后,在銅礦品位及回收率略微提高的前提下,鋅的回收率降低4個百分點,從而更好的實現了銅鋅分離。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冶金首席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23-2024年科學技術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得主, 2021-2022年科學技術部外國青年人才計劃得主,擁有外國人在華永久居住權。在加拿大學習與工作期間,參與完成由加拿大國家科學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溫莎大學(University of Windsor)、淡水河谷(Vale)、巴里克黃金(Barrick Gold)、紐蒙特(Newmont)、加拿大安格尼克老鷹公司 (Agnico Eagle Inc)等資助的5個科研項目,總價值超過9000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