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華通粉體設備科技有限公成立于2016年12月1日,是一家專業(yè)從事礦物、食品、電子、化學等物料干燥、解聚粉碎、表面改性設備和輸送技術設備的開發(fā)、生產、銷售、安裝、售后為一體的研發(fā)、科技型企業(yè)。公司采用先進制造技術、專業(yè)提供碟巢磨系統(tǒng)、上料系統(tǒng)、喂料系統(tǒng)、自動配料和輸送等系統(tǒng)。在相關的研發(fā)、工藝技術和生產制造領域填補國內外多項空白,并且技術趕超國內外同行,其產品主要應用于工業(yè)制造業(yè)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和設備。2021年12月15日,我司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認證。
在湖南地區(qū),現有一些個人用的小型二手礦山砂石設備對外轉讓,具體二手設備包括:第一條線碎石設備:250×750新機鄂破配500×800錘破,電機全新,含啟動柜,皮帶機齊全。 第二條線制砂設備:400×600對輥制砂機,新輥皮,一年機,含啟動柜,皮帶機齊全。
冶煉廠污酸廢水及回收利用工程設計探討,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李緒忠,1、采用硫化氫合成法可以有效的去除污酸中的As,有利于污酸的回收利用。2、采用硫化氫合成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且合成的硫化氫氣體的純度較高。3、采用硫化氫氣體進行硫化反應不會給污酸中引入新的雜質,有利于污酸的回收利用。4、嚴格按照石化系統(tǒng)的安全設計,不會對周邊環(huán)境產生影響。
王建兵,1978年2月出生,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教授/博導,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煤炭開采加工與轉化過程中的污染控制,在高級氧化水處理技術、膜分離水處理技術、能源礦業(yè)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項目等項目10余項;以第一作者/責任作者發(fā)表SCI/EI收錄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2部,以第一發(fā)明人取得授權專利9項。以第一完成人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一等獎1項,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全國回收瀝青 清理瀝青罐 回收丁苯橡膠SBS 聚醚回收、回收香精、回收染料、回收顏料,油漆回收、回收化工原料,回收樹脂,回收橡膠助劑,回收塑料助劑,回收橡膠原料 回收塑料原料
退役動力電池危害大卻價值高,在國家“雙碳”戰(zhàn)略指引下,將退役動力電池資源化回收處理,利在當下、功在千秋;本人從事廢物資源化研究已近十年,希望能將自己所學最大程度應用到國家的環(huán)保事業(yè)上。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學士與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學位、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資助研究員、德國洪堡學者、馬普金屬所訪問學者。 主要從事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及構件失效分析工作,在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Prog. Mater. Sci.、Adv. Mater.、Phys. Rev. Lett.、Acta Mater.等SCI刊物發(fā)表論文600余篇,2014-2023年連續(xù)10年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中國疲勞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國際材料強度委員會委員、國際金屬機械疲勞委員會委員、J. Mater. Sci. Tech.執(zhí)行主編和金屬學報。
重金屬螯合絮凝劑的研制及其在重金屬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劉立華,湖南科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1)重金屬螯合絮凝劑的合成技術進一步開發(fā);(2)降低重金屬廢水的處理成本?與中和法等方法聯(lián)用是切實可行的辦法。(3)處理過程中重金屬離子濃度的檢測和加藥量的自動化控制。(4)重金屬的回收
?賈志宏,南京工業(yè)大學先進輕質高性能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聚焦離子束(FIB)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專家,全國材料與器件輕合金材料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委員。專注于鋁合金材料設計、析出相變與強韌、微觀組織與性能關聯(lián)等。
麗水回收二手電爐二手電爐是我公司主營產品,還包括網帶爐,真空爐,臺車爐,井式氣體滲碳爐,回火爐,箱式爐,高頻爐,中頻透熱設備,淬火機床,工業(yè)電烤箱等二手電爐各種國標和非標的熱處理設備。
秦建,鄭州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博士,高級工程師,國際焊接工程師,碩士生導師,焊接學會委員,焊接標委會委員,長期從事新型釬焊材料與技術研發(fā)工作;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機械工業(yè)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10項。授權發(fā)明專利36件、實用新型專利11項,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SCI 10篇),《China Welding 》、《電焊機》編委;焊接雜志社青年編委,《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材料導報》、《電焊機》等期刊審稿專家,撰寫專著7部,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項,團標7項。
河北大量回收二手軋鋼設備,有意者來電咨詢洽談。
埃里斯克大型設備在礦山及骨料領域的應用,埃里斯克礦山工程機械(北京)有限公司,胡天銀,埃里斯克是專業(yè)從事礦山及工程領域破碎篩分設備研發(fā)、生產、銷售、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公司核心業(yè)務破碎篩分源自具有百年科研開發(fā)及生產經營經驗的AC公司,核心團隊成員均為行業(yè)內專家。埃里斯克掌握行業(yè)核心技術,追求高端破碎篩分設備的研發(fā)與生產,承接行業(yè)高水準碎礦工藝的研發(fā)和設計、生產及組裝??商峁┳顚I(yè)的全套碎礦工藝解決方案及OEM備件供應和技術支持。
秦紅波,博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封裝技術專業(yè)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八桂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八桂學者)。主要從事釬焊與擴散焊,電子封裝微連接,封裝工藝與可靠性相關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除理論研究以外,長期從事企業(yè)一線研發(fā)工作,獲聘中國振華電子集團封裝技術專家和廣州導遠電子封裝技術專家,主持華為、中國振華電子集團、BOSCHMAN、佰維存儲、工信部電子五所等多個企事業(yè)單位項目,為國內外龍頭企業(yè)提供了熱應力和封裝工藝方面的理想解決方案。
特殊條件下的選礦廠建造技術,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張黎,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十五冶)是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中央企業(yè)中國有色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一家以建筑業(yè)為主業(yè)、采礦業(yè)和貿易業(yè)多元發(fā)展的大型國有企業(yè)集團。
喬媛媛,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后。主要從事芯片封裝互連材料理論及技術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cta Mater.、Mater. Des.等期刊上發(fā)表SCI論文8篇,發(fā)表EI國際會議論文1篇,授權發(fā)明專利1項,多次在學術會議上作口頭報告。曾獲遼寧省優(yōu)秀畢業(yè)生、國家獎學金等榮譽,博士論文被評為“大連理工大學優(yōu)秀學位論文”。
銅鉛鋅氧化礦強化硫化浮選理論,文書明,昆明理工大學,(1)銅鉛鋅氧化礦物需要硫化形成硫化物表面,才能通過黃藥類捕收劑獲得較好的浮選效果。硫化的程度決定著浮選指標的高低。(2)銨(胺)鹽對氧化銅和氧化鋅礦的硫化具有良好的強化作用,胺鹽的使用提高了硫離子的吸附活性,增加了硫化層的厚度,降低了捕收劑的用量,提高了捕收劑吸附的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了浮選效果。(3)首次發(fā)現了孔雀石的層狀分子結構,在銨鹽的存在下,硫離子對孔雀石的硫化是表面硫化與插層硫化的復合硫化過程,強化硫化形成了硫化銅和碳酸銅的復合體相結構
朱霏,工學博士,冶金工程專業(yè),畢業(yè)于北京科技大學。目前就職于有研資源環(huán)境技術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稀有金屬分離,高純金屬制備等。期間發(fā)表SCI六篇,第一作者3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17.5,參與編著《鈦電解提取與精煉》,參與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一項,參與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一項等。
蘭州理工大學,徐仰濤,甘肅資源型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趨勢,一、打造廢鋁閉環(huán)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再生鋁替代原生鋁。二、從全生命周期角度提高鋁工業(yè)的技術水平,降低鋁損失率和碳排放強度。三、優(yōu)化能源結構,提高鋁工業(yè)清潔能源比例。四、進一步控制氧化鋁和原生鋁總量。五、推進鋁工業(yè)產業(yè)升級,限制高資源、能源、排放強度產品的出口。
張世鏢,高級工程師,選冶研究所所長助理。長期從事復雜難處理金礦資源高效開發(fā)與清潔利用、非氰提金、金精煉、資源循環(huán)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參與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項,主持或承擔十多項中國黃金集團公司重點科研攻關項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授權發(fā)明專利13項。
山東精工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魏東,磷酸鐵鋰材料性能改善研究,在動力、儲能兩大超級賽道驅動下,LFP將迎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產能過剩,目前LFP已有的規(guī)劃超670萬噸/年,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對產品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比如高壓實、高倍率、低溫……;精工電子是集LFP正極材料、電芯、PACK研發(fā)、制造、銷售為一體的新能源企業(yè),我們期望與科研院所、高校、上下游一起交流合作,實現共贏。
謝鏗,博士,負責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工信部項目、中國-南非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科技部863、科技支撐計劃、企業(yè)科技攻關項目等20多項。開發(fā)了聚合物光還原金屬、光催化/膜分離耦合萃取、三液相萃取金屬及調控、復雜硫化鎳銅礦多組份深度提取、低品位彩鉬鉛礦清潔冶金、難處理鉑鈀礦火法-濕法聯(lián)合冶煉等技術。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仲啟睿,基于CRITIC-TOPSIS法的復合邊坡排土參數優(yōu)化研究,(1)通過對5個方案的安全距離、排棄高度、平盤寬度、臺階角度以及邊坡角度5個指標進行CRITIC法加權,利用TOPSIS模型確定方案6為最佳方案.(2)通過滑體速度圖可知,外排土場邊坡高程從高到低,整體速度的變化量也出現變小的趨勢;通過滑體位移圖可知,滑體剛開始處于加速失穩(wěn)階段,滑體出現明顯變形且滑動距離逐漸增加,隨著滑坡體滑動范圍加大及重力勢能的轉換,滑體開始進行減速,位移逐漸減小,直至靜止。
劉柏男博士在讀于東北大學主要從事礦業(yè)固廢資源化方向的研究,參與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fā)項目,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fā)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各大國家級省級課題。共發(fā)表SCI論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的身份發(fā)表SCI論文5篇。
贛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賀小易,預選拋廢技術及設備在礦加中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1.企業(yè)介紹;2.行業(yè)現狀;3.發(fā)展趨勢;4.案例分享;5.發(fā)展理念
林久養(yǎng),中國科學院贛江創(chuàng)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導,入選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高層次人才、福建省高層次人才等計劃,主要從事膜分離技術在稀有金屬采冶過程中的應用研究。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Nature Water、Environment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發(fā)表論文90篇,2021年至2023年連續(xù)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獲美國化學學會《I&EC Research》影響力學者獎。
高價回收進口二手挖掘機,小松、大宇、卡特等,不限地區(qū),上門估價,歡迎來電洽談。
蘇州大學,王炯,異相分子電催化劑在H2O和CO2轉化中的應用研究,S基橋聯(lián)策略;分子結構異相化;良好電催化性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博士導師。系中國金屬協(xié)會冶金反應工程分會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重有色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重金屬高效提取、冶金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材料制備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國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主持及參與橫向課題28項。發(fā)表學術論文80余篇,獲準發(fā)明專利15項。
寧波工程學院,陳曉平,車用動力鋰電池機械載荷下的安全性及失效研究,1、從電池(材料、模組布置》 角度: 固態(tài)電池、更穩(wěn)定的電解液等;2、從充放電角度:充放電次數、充放電倍率等;3、從使用環(huán)境角度:溫度、濕度、鹽霧等;4、從電池狀態(tài)角度: soc、SOH等;5、從機械載荷角度:準靜態(tài)擠壓、動態(tài)沖擊等;6、從電池安全保護角度: 電池管理系統(tǒng) (BMS)、電池保護殼等
汪建強,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現為蘇州實驗室結構材料研究部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大尺寸金屬材料均質化制備技術和材料先進控形控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骨干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項目。以第一作者在JMST、IJEM、JAC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1項。
汪峰,正高級工程師,2012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國家電投集團公司科技創(chuàng)新帶頭人?,F任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核能與核技術研究所高級專家。主持或技術負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能開發(fā)、工信部核能新材料平臺、國家重點研發(fā)等多項科研項目。主要研究領域為核電材料服役性能試驗與評價。
西安交通大學 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院長 國際期刊JANDT主編、Front. in Nucl. Eng.-Fission and Reactor Desg.主編 研究方向:核反應堆熱工水力與安全
劉作華,博士,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化工學會混合與攪拌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兼),中國儀表功能材料學會理事,中國有機電化學和工業(yè)聯(lián)合會理事會理事,《化工管道與設備》編委會委員、全國攪拌與混合技術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工機械動力技術協(xié)會攪拌技術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李彥光教授于2005年7月獲得復旦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2010年7月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導師:吳屹影教授),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戴宏杰教授),2013年9月,入職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FUNSOM)。
“2023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與循環(huán)利用技術交流會”定于2023年8月17-19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由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中冶有色技術網、中國有色金屬智庫牽頭主辦,北京工業(yè)大學、湖南頂立科技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
中國礦業(yè)大學,張明青,中國礦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測繪學院教授、博導。長期從事礦業(yè)廢水處理及資源化研究,特別是煤泥水處理和煤泥浮選研究。出版專著1部,發(fā)表論文50余篇,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1項,澳大利亞發(fā)明專利1項,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項目,參與了江蘇省重點研發(fā)、國家重點研發(fā)等項目。
解決石墨負極廢料中有害雜質過多的問題,形成穩(wěn)定的產業(yè)化碳素固廢提純技術。
稀土火法回收料中十五個稀土元素配分量分析方法研究,劉鴻,贛州冶研所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當沒有合適的標準物質可供選擇,這時可采用另一個獨立分析方法(一般選擇已經認的分析方法,或分析方法標準)進行比對。所謂獨立分析方法是指方法的原理和測量手段包括可能的試液分離,掩蔽)都不相同的方法。由于方法完全不同,兩方法產生系統(tǒng)誤差的因素也不可能一樣。
張維旭,正高級工程師,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鋼板鋼帶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2年參加工作,先后在首鋼工作11年,主要從事板材產品開發(fā)和技術管理工作,2013年起在冶金工業(yè)信息標準研究院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主要負責鋼板鋼帶領域國內、國際標準研究和制修訂工作。先后主持起草了GB/T 708-2019 、GB/T 709-2019 等國家和行業(yè)標準等150多項,2019年榮獲ISO/TC17/SC10“卓越貢獻獎”,以第一作者先后發(fā)表多篇論文,2020年獲得中國標準創(chuàng)新貢獻獎貳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