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利要求書: 1.高支墩回轉(zhuǎn)窯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在高支墩之間安裝通廊桁架(16),形成施工操作平臺;
進行托輪(13)和齒輪座裝置(15)的吊裝就位和調(diào)試安裝;
在通廊桁架(16)、托輪(13)和齒輪座裝置(15)安裝完成后進行筒體的分段吊裝,在直接相連的各段中,先吊裝筒體的齒輪段或輪帶段,然后吊裝已就位的筒體的中間段和端頭段;
在吊裝中間段時,利用單機吊裝,先起吊中間段的一端,使另一端懸空,然后調(diào)整中間段的傾角與回轉(zhuǎn)窯筒體的傾角相等,然后連接中間段的懸空端進行起吊;
在吊裝齒輪段或輪帶段時,先吊裝對應的筒體,然后再將齒輪或輪帶(12)吊裝并穿套安裝于對應的筒體上;
吊裝筒體時,在高支墩和通廊桁架(16)的對應位置設置臨時支架輔助安裝,臨時支架上設置有可調(diào)整高度的托座;
吊裝筒體的輪帶段時,在輪帶段的安裝位置下方設置第一臨時支架(17)、第二臨時支架(18)和第三臨時支架(19),所述第一臨時支架(17)位于第二臨時支架(18)和第三臨時支架(19)之間,輪帶(12)的安裝位置位于第一臨時支架(17)和第三支架之間;
調(diào)整各臨時支架的高度,使第二臨時支架(18)的托座高度低于第一臨時支架(17)和第三臨時支架(19)托座連線高度;
吊裝輪帶段的筒體放置于第一臨時支架(17)和第三臨時支架(19)的托座上,第二臨時支架(18)和輪帶段的筒體之間保留足夠通過輪帶(12)的間隙;
吊裝輪帶(12),從第二臨時支架(18)側(cè)穿套于輪帶段的筒體上,輪帶(12)穿套至第一臨時支架(17)和第二臨時支架(18)之間時暫停;
上升第二臨時支架(18)的托座,下降第一臨時支架(17)的托座,使第二臨時支架(18)和第三臨時支架(19)支撐輪帶段的筒體,第一臨時支架(17)和輪帶段的筒體之間保留足夠通過輪帶(12)的間隙;
繼續(xù)調(diào)整輪帶(12)至輪帶(12)安裝位置,到位后進行調(diào)整和固定,將輪帶(12)安裝于輪帶段的筒體上。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墩回轉(zhuǎn)窯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輪帶段的筒體吊裝至第一臨時支架(17)和第三臨時支架(19)的托座后,在輪帶段的筒體與輪帶段的筒體或高支墩之間連接臨時拉桿固定,然后再進行輪帶(12)的吊裝與穿套。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高支墩回轉(zhuǎn)窯安裝方
聲明:
“高支墩回轉(zhuǎn)窯安裝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quán)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yè)用途,請聯(lián)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fā)明人(作者)